2020年9月25日,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指導,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制造分會主辦,長沙市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協辦的“2020中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論壇”在長沙明城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
本次論壇為2020湖南國際綠色發展博覽會(簡稱:湖南綠博會)同期論壇,論壇以“深化再制造 創綠色發展”為主題,深入解讀再制造相關熱點政策,透徹分析再制造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共同探討再制造先進技術和企業經營模式,100多位領導和嘉賓參加本次論壇。
上午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再制造分會會長羅健夫主持論壇。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常務副會長高延莉致辭,高會長引經據典,對參加論壇的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給予會議及再制造行業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高會長說,我國正在構建“國內循環為主,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這些與再制造在內的循環經濟理念都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再制造產業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環保效益。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南省分會(以下簡稱:湖南貿促會)副會長傅丹舟致辭,傅會長表示,再制造是我國重要綠色產業形式,重視和發展再制造產業,契合本屆湖南綠博會的開展主題,有利于“綠色·循環·發展”理念的推行。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兼再制造分會會長羅健夫作“再制造產業發展情況”報告,對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歷程和趨勢做了細致梳理。報告涵蓋了再制造行業經濟指標、技術路線、政策方向等內容,重點分析了新政策下再制造企業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對再制造及相關企業的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
北京中稅稅收信息化技術研究院院長高晟從專業角度對再制造行業財稅政策情況進行分析。高院長透露,資源循環利用稅收政策研究是2020年稅收重點工作之一,相關企業應當把握好機會,共同發力,促進政策落地。
國家再制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殷勁松作“再制造產品檢測的認識與思考”報告。殷主任闡明了開展再制造零部件產品獨立檢測認證在再制造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他還提出,如何優化檢測項目、縮短檢測周期、降低檢測成本將是再制造產品檢測需要面對解決主要問題。
北京柴發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景桓分享了發動機再制造的實踐經驗,從再制造受益群體,再制造產品品質保障等方面作了詳細說明。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劉繼常介紹了現代再制造技術體系與增材再制造工藝技術。劉教授還分享了其團隊在增材再制造、模具修復、激光表面改性等領域的技術成果。實踐表明,技術進步和再制造產品質量提高相輔相成、相互成就,推動再制造技術發展可以說是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湖南大學汽車全生命周期評價中心副教授黃智分享了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再制造是汽車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汽車全生命周期評價則是再制造開展的重要條件,針對再制造領域,黃教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
下午由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標準中心主任董金聰主持論壇。
中國汽車研究院中心有限公司政研中心專家潘偉對《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政策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解讀。中國汽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實施細則》制定的主要參與方之一,潘老師對該項政策的解讀為我們提供了更為準確的理解,開辟更為專業的思考方式。
湖北韓泰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清介紹了激光清洗在汽車動力總成的應用,包括了激光清洗的原理、激光清洗的特點等。清洗是再制造重要工藝環節之一,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相信激光清洗將在再制造產業發展中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標準中心主任董金聰作“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標準現狀”報告。董主任介紹了我國標準的相關政策、現有體系和標準制定現狀,提出了下一步再制造標準的預想。標準引領產業發展,應當盡早建立系統、完善的再制造工藝技術標準、質量檢測標準等體現再制造走向規范化的標準體系。
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學武分享了梧州發展再制造產業的實踐經驗,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2019年被批準為第一批廣西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園區構建國內回收、國外進口和園區內部循環利用“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鵬介紹了汽車電控單元再制造的研究。柏科(常熟)電機有限公司具有優秀的起動機、發電機、ECU/TCU、電子水泵再制造能力,在ECU/TCU再制造及智能檢測領域更是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魏總重點介紹了ECU/TCU再制造相關技術和成果,使我們收益匪淺。
梧州君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初長林介紹了在EPS再制造領域的實踐與探索情況,初董事長指出,在再制造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對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追求應該持之以恒,這是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要求。
論壇最后,廣州連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法坤介紹了在自動變速箱維修再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方面的實踐經驗。連順具有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擁有非常強大的拓展能力,相較于傳統機電產品再制造企業,連順將更加偏向于“再制造服務”,挖掘出了再制造更多的可能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們心懷家國理想,力求知行合一,無論前浪后浪,都要直掛云帆、乘風破浪!我們相信在協會和各再制造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隨著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行業標準的不斷建立,中國的再制造行業將迎來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