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簡稱:“十四五”規劃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笆奈濉币巹澆莅该鞔_提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笆奈濉睍r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如何進一步健全?代表委員們進行了認真討論并給出了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張天任表示,當前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供給側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信用碎片化,以及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匹配等問題日益凸顯。各部委、地方立法受制于所處領域和行業,對整體社會信用建設產生的作用和效果有限,社會各界對立法的呼聲不斷高漲。目前,我國很多領域仍然存在失信現象,亟需從國家層面推動社會信用立法,統領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夯實社會信用基礎,促進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保駕護航。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明蓉指出,在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存在信用懲戒泛化和混亂的情況,很多地方性法規對社會信用的定義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了民法典的界定,諸多失信懲戒措施于法無據。還有市場性懲戒、社會性懲戒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等。 李明蓉委員建議,應從國家層面盡快開展社會信用的統一立法,明確信用的概念內涵,完善信用信息制度,強化誠信教育。 “近年來,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意識明顯增強。但實踐中,信用評價遍地開花、濫用失信懲戒等問題仍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困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加重企業負擔,還給優化營商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比珖舜蟠?、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呼吁,盡快制定社會信用管理法。 “結合民法典實施的契機,進一步完善統一的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快信用行業標準化建設?!比珖f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說。 值得高興的是,制定社會信用法繼續列入立法規劃或立法工作計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栗戰書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顯示,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交付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的506件代表議案中,168件議案涉及的58個立法項目列入立法規劃或立法工作計劃,制定社會信用法立法項目名列其中。“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惫骆挛瘑T表示,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必然成為當務之急。
信用應用創新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切入口。過去幾年,以“信易貸”為代表的信用應用產品逐漸豐富了信用惠民便企應用場景,取得了良好效果。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決策部署,早在2019年9月,國家發改委就啟動了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全國信易貸平臺”)建設工作,旨在通過廣泛歸集中小微企業各類信用信息,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將信息清洗加工后推送給金融機構作為判斷企業信用水平的重要依據,降低對抵押和擔保的依賴,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的《關于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簡稱:計劃報告草案),2020年銀行業累計對7.3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9萬億元。 信用應用創新離不開信用服務產業的發展。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信用協會會長、廣東中盈盛達融資擔保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列進介紹說,當前,我國已進入信用經濟時代,經濟運行和社會治理都正在逐步以信用為標準。信用服務產業是現代市場經濟中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服務產業,近年來正在悄然迅速崛起。 “然而,當前信用服務產業市場主體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市場信用信息質量不高,公共信用信息由于缺乏法律支撐,考慮到信息安全或技術等原因,信用信息開放量少且推進緩慢,由此導致信用服務機構盈利能力、創新能力不足,潛在市場需求尚未被有效挖掘和滿足,嚴重制約信用服務產業健康發展?!眳橇羞M代表說。 吳列進代表建議:一是加快推進公共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統一標準和有序開放的立法工作,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有效融合;二是加強整治信用服務市場亂象,對合規信用服務機構加大扶持力度;三是推廣建設信用產業園,構建良好產業生態,推動行業集聚創新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征集團董事長姜衛東建議,政府和社會各個機構共同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誠信體系長效機制。一是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建設,消除地方保護壁壘;二是加大懲戒力度,嚴肅追究失信責任;三是深化信用協同應用,完善信用監督長效機制;四是強化宣傳教育,為誠信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保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賴秀福表示,在涉及企業主體的信用信息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統籌推動解決。一方面,信用機制的應用在部分領域和地區存在擴大化的苗頭。另一方面,信用修復機制仍存在運行不暢現象。賴秀福代表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完善企業信用修復機制:第一,規范信用機制的應用;第二,健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第三,適當修改規定縮短失信懲戒的有效時限。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求,信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苯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寧夏僑聯主席朱奕龍呼吁,推動金融信用數據和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共用,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邁出更大的步子。 信用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區域信用合作,作為全國首個信用合作示范創建區,“信用長三角”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相對健全的制度,成為國內區域信用協同建設的一張重要名片。 “然而,與該區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相比,長三角信用體系建設顯得相對滯后,建設工作仍不乏問題和挑戰?!?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杭州市委主委羅衛紅說,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信用長三角”建設水平,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防篡改、可追溯、非對稱加密等特點,尤其是在跨區域協同和數據共享方面與“信用長三角”建設需求不謀而合,對于破解這些問題和挑戰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