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關于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簡稱:計劃報告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批準。計劃報告草案涉及哪些信用相關內容?從計劃報告草案看,2021年信用工作重點有哪些?新華信用為您梳理。
在回顧“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計劃報告草案總結了助企紓困政策落實的主要成效。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計劃報告草案指出,2020年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2020年銀行業累計對7.3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9萬億元。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2020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5.1萬億元,增長30.3%。2020年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35.2%。在階段性降成本政策方面,印發實施《關于階段性減免部分征信服務收費的通知》和《關于延長階段性減免部分征信服務收費的通知》,明確從2020年3月1日到年底,減免部分涉企征信服務收費。
計劃報告草案在總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要進展時指出,在數據要素方面,一是推進政策立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完成公開征求意見,《網絡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加快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管理不斷推進;二是推進數據采集標準化,研究制定網上購物、人臉識別等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三是推進數據資源整合與保護,建設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平臺,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
在持續拓展對外開放范圍、領域和層次,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方面,計劃報告草案指出,2020年中國有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諸多不確定性,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力度加大。2020全年貨物進出口額達32.2萬億元,吸引外資1444億美元。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范圍,增加出口信貸投放,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穩定加工貿易,支持邊境貿易創新發展。
在對“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進行部署時,計劃報告草案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部分提到,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完善金融機構考核、評價和盡職免責制度。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30%以上。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今年務必做到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在“激發國內消費潛力”部分,計劃報告草案提出,以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在“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制定”部分,計劃報告草案提出,出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意見,研究制定《網絡數據處理安全規范》等國家標準,推動出臺《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
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部分,計劃報告草案提出,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機制,完善全國“信易貸”平臺,擴大信用貸款規模,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度,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水平。
根據計劃報告草案,“信易貸”平臺是指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的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以及與其互聯互通的有關地方平臺。該平臺旨在通過廣泛歸集中小微企業各類信用信息,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將信息清洗加工后推送給金融機構作為判斷企業信用水平的重要依據,降低對抵押和擔保的依賴,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