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一: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進一步完善2019年5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中國”網站及地方信用門戶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的通知》正式對外發布,自2019年7月1日實施。

  2019年7月2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了《關于發布可承擔信用修復專題培訓任務的信用服務機構名單(第一批)的公告》和《關于發布可為信用修復申請人出具信用報告的信用服務機構名單(第一批)的公告》,旨在規范開展“信用中國”網站及地方信用門戶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工作。

  進展二:信用支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取得關鍵性突破201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就深入開展“信易貸”工作,從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查詢機制、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支持金融機構創新“信易貸”產品和服務、創新“信易貸”違約風險處置機制、鼓勵地方政府出臺“信易貸”支持政策以及加強“信易貸”管理考核激勵等六個方面做出部署。

  為落地“信易貸”相關政策,2019年9月底,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全國信易貸平臺)正式啟動。

  圖 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進展三:信用支撐營商環境優化實現飛躍在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有的地方將部分審批事項改為告知承諾制,愿意公開簽署信用承諾書并接受社會監督的企業還可享受“容缺受理”等便利,極大簡化了辦事程序,平均縮短審批時間50%-90%,為企業開辦發展贏得了寶貴時間和充分便利,為更大力度的“放管服”改革創造了條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各地歸集的信用承諾記錄已經超過了600萬條。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力促進了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廣大企業從中持續受益,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國際社會也給予充分肯定。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繼2018年從此前78位躍至46位,2019年再度升至第31位,躋身全球前40,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圖 世行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至31位進展四: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加快形成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根據市場主體的不同信用狀況,采取分級分類監管措施,對信用好、風險低的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風險高的相應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不僅讓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且讓失信主體付代價、增壓力,最重要的是,做到讓守信者降成本、增便利,這是一舉多得、多方共贏的重要監管制度創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機制,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支撐分級分類監管,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會同相關大數據機構對全國3300萬家市場主體開展了第一期公共信用綜合評價,于9月初推送至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并就充分應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推動落實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做出部署。

  進展五:信用試點示范工作繼續深入開展2019年,信用試點示范工作繼續深入開展,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2019年8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公布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區)名單,青島市、武漢市、鞍山市、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市嘉定區、無錫市、合肥市、淮北市、蕪湖市、安慶市、福州市、莆田市、鄭州市、宜昌市、咸寧市、瀘州市等16個城市(區)“榜上有名” 。

  2019年9月19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召開全國“信用交通省”創建階段總結暨現場觀摩交流會。會議要求,2020年是“信用交通省”建設工作階段性收官之年,也是成規模、出成果、顯價值的關鍵之年。要部省合力著力夯實政策制度基礎、平臺網站基礎,著力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教育機制、事中信用評價監管機制、事后信用獎懲應用機制,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失信專項治理工程、信用融合服務工程、交通運輸政務誠信工程、行業誠信文化宣傳工程,持續深入推進“信用交通省”建設取得新作為新成效,打造出響當當的“信用交通省”品牌。

  進展六:信用建設組織力量逐步壯大2019年,包括部委信用建設司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信用服務機構等在內的信用建設組織力量逐步壯大。

  部委信用建設司局再“擴容”。繼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設立信用監管司、科技部設立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之后,2019年3月,國家發改委設立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逐步壯大。2019年7月20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發文稱,為加快推進相關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拓寬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增強工作合力,經研究,增加能源局、鐵路局、檔案局、中國殘聯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同時,因機構改革部門調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不再保留外國專家局。至此,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數字更新為46家。

  信用服務機構隊伍逐步壯大。截至2019年10月末,全國共有21個?。ㄊ校┑?34家企業征信機構在人民銀行分支行完成備案。在2018年國家發改委認定26家信用服務機構開展綜合信用服務機構試點基礎上,2019年7月2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了首批13家可承擔信用修復專題培訓任務的信用服務機構名單和首批62家可為信用修復申請人出具信用報告的信用服務機構名單。

  進展七:信用支撐社會治理創新縱深推進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明確提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實踐表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治理創新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向縱深廣泛推進。2019年以來,信用管理與家政、農民工工資支付等領域深入結合,很好地實現了社會治理目標。

  2019年8月8日,商務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明確建立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員信用記錄、開展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的推廣應用和逐步建立完善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行業管理體系共三項工作任務。

  2019年8月13日,人社部提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開展守法誠信等級評價;用人單位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或者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將該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其他責任人等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進展八:2019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城市引領下區域信用合作再上新臺階2019年9月24日至25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新華通訊社、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經濟信息社、濟南市發展改革委承辦的“2019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濟南成功舉辦。論壇以“信用,贏未來”為主題,聚焦通過信用建設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會上,由榆林市發起,蘭州、銀川、呼和浩特、平涼和延安市共同倡議的“沿黃區域信用合作機制”正式啟動。此外,2019年“信用長三角”“信用京津冀”“信用泛珠三角”等跨區域信用合作不斷深化,南京、杭州、武漢、蘇州、鄭州五地聯合推出個人守信聯合激勵城市合作機制,四川瀘州、自貢、內江、宜賓四市成立川南信用聯盟,跨區域的基礎設施平臺建設更加完善,守信激勵、聯合懲戒覆蓋更廣、更加暢通。

  進展九: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對外公布,該決定明確提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

  進展十:國家發改委部署今后信用建設工作重點要圍繞“五個著力”開展2019年12月22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主辦的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論壇在京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致辭時表示,社會信用體系既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服從、服務于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工作?!吨泄仓醒腙P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

  連維良認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重點要圍繞“五個著力”開展信用建設工作,即著力提升信用法治化水平,著力增強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著力發揮信用建設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支撐作用,著力加強個人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著力深化信用理論基礎研究。